今天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步伐近年開始加快,主要原因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陸續踏入老年。65 歲及以上的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 2011 年的 13.3% 上升至 2021 年的 19.6%。這 10年間的升幅與之前 30 年的升幅相近( 由 1981年的 6.6% 上升至 2011年的 13.3% )。
我想起《漢書·董仲舒傳》有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淵解作深潭。羨解作思慕,希望得到。若我們站在水潭邊心想着潭裏肥美的魚,不如趕快回去織起網來捕捉它。意思是指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動手實幹。
就正如面對人口老化,長者群體是一個廣大的禾場,與期站在一旁想念未認識主的長者靈性需要,不如走上前線向長者傳福音。
向長者傳福音可以從兩方面來表述。
首先從義工個人裝備說起。
尊重文化與信仰的差異
由於大部份長者都信奉民間信仰,在分享基督信仰時,要尊重對方的背景信仰,在未建立良好的關係之前,不要強將我們最好的福音,即時加在長者身上,應該是因勢利導,一小步、一小步將福音介紹給對方認識。
關係的建立
未有機會向長者全然將福音與他們分享之前,關係的建立異常重要,所以先要好好與長者建立關係,贏取分享福音的機會。
聆聽與同理心
我時常以揚帆出海來形容我們與長者的關係。我們每次和他們傾談,就好像和他們揚帆出海,也許他們帶我們去到風和日麗的海灣,或是帶我們到達烏雲密佈的海港,我們只管安然坐在船上,細心聆聽他們的分享,偶然一聲回應,一個眼神已經很足夠了。
同理心是指易地而處,身同感受,去明白對方的處境,這不代表我們要認同對方的觀點及立場,只是我們嘗試去了解他們的感受而已。
生命見證的流露
關心長者心靈的需要是我們開展聖工的基礎。其次,就是我們生命的流露,當我們與長者生命交流,我們的一言一行,他們都看在眼裡,真心假意,他們都一清二楚,所以我們要時常警醒,作好榜樣。
與聖靈同工
萬事之先,不是我們有什麼知識、有什麼技巧、有什麼經驗,而是我們有多少與聖靈同工!讓我們敏銳神的聲音,願意謙卑與神同工,準確無誤地將福音完完全全與長者分享。
第二方面是與教會的協作
今年本會努力向各友好教會分享生死教育議題之外,我們竭力前往各教會分享在院舍服侍的經驗,同時提供「聆聽、同理心與聖靈同行」的義工訓練,與眾肢體分享,期望眾教會關心區內院舍長者的屬靈需要!
讓我們看見長者的莊稼已經發白,一起同心、同工「結網.揚帆」去水深之處,撒網得長者如得魚,齊心去收主的莊稼!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