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的長者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及尊嚴,今天的長者在家庭制度變改及價值觀的轉變下往往被視為負資產。 筆者曾閱及一份散文:「心,只有一顆,不要裝的太多; 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緊。 心靈的愉悅,來自精神的富有;簡單的快樂,來自心態的知足。」近日又耳聞高官們豪言壯語地說:「官無所求膽自大。」真的希望高官們能洞察民間老年情,放膽地去為耆老們出謀獻策,舒解民困, 拉窄貧富差距,讓未老、快老、正在老、已經老及很老的香港特區市民在身、心、靈,社會方面都有飽足。

據最近期的人口普查報告,本港的撫養比率將隨著人口加速老化而改變,現時每4.7名適齡工作人士 (15-64歲) 撫養一名長者的比率,到2041年將下降至1.8。依目前二戰後嬰兒期人士的老化速度,到2041年,香港人口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人口年屆65歲或以上。而年輕/壯年人口的持續下降,香港特區未來將出現長者佔多的倒形人口金字塔。

人口老化是世界性的大趨勢,但因為其他社會因素的變改,其複雜性亦不能忽視。 例如教育水平提高;對政府期望提升;平均壽命延長;家庭總人口少;較熱衷表達訴求;閒暇時間充裕等。 所謂「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盡孝不應停留在長者的物質供應上,更要給予耆老們尊嚴。 請問眾高官們,您們在政府政策釐訂上有否提供或促成這種「孝」文化的延續呢?再看看現今社會上湧現的一些現象,地鐵站外等攞報紙的長者們;有免費派米時的人山人海;有新產品發售時長者代輪候排隊;每日下午七時超市減價時才購物的人仕;劏房/寵屋內居多的老年住客;公立醫院老人科的輪候人潮;老人因為蛇齋糭餅而出席政黨的政治活動;社區上相關社會福利服務支援不足等。 筆者並非要盲目鼓吹在香港實施「福利國家」制度,但在預知的將來人口老化將會帶來的壓力與挑戰卻不是高官們可以逃避面對的。 有膽的官員們,若你們能讓長者們「面上笑容在,福氣自然來。」相信漫畫家阿虫亦會俾個 Like 你們的!

4月份長者團契活動短片
搬遷啟示

本會於2024年1月1日起,辦公室將遷往大角咀合桃街二號福星工廠大廈5樓A-C座6室。

如有詢問:請致電2365 8454或以whatsapp 5531 2390與本會聯絡。

決志陪談短片

決志陪談短片

本會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